一、鹽化工產業概述
鹽的主要成分是NaC1,在化學工業上有眾多的用途,是生產化工產品的重要基礎原料之一,有“化學工業之母”的稱號。以鹽為原料的鹽化工產業,通過產品的縱向延伸和橫向耦合,可以加工成氯酸鈉、純堿、燒堿、氯氣、金屬鈉等,被廣泛應用于下游醫藥中間體、農藥中間體、新能源等領域。氯氣在化工氧化還原反應中可用作強氧化劑,溶于水生成次氯酸可直接用于漂白、殺菌、消毒等,在工業上用于生產有機氯化合物及有機化合物中間體。
鹽化工的主要產品介紹
主要產品 | 介紹 |
純堿 | 又名碳酸鈉、蘇打、堿灰,化學式為 Na2CO3,因溶于水后溶液顯示弱堿性而稱為純堿,主要用于玻璃、冶金、碳酸鋰、日化、醫藥等行業,下游包括化工、建材、輕工、新能源等眾多領域; |
燒堿 | 又名氫氧化鈉,化學式為 NaOH,屬于最基本的化工原料之一,主要用于化工、輕工、紡織、醫藥、冶金、石油等行業; |
氯化銨 | 簡稱氯銨,是一種無機物,化學式為 NH4Cl,多用作生產復合肥的基礎肥料、氮肥原料,部分作為氮肥直接農用; |
小蘇打 | 又名碳酸氫鈉,化學式為 NaHCO3,主要用于食品加工,可作為生產餅干、面包的疏松劑,汽水飲料中二氧化碳的發生劑,黃油保存劑等。 |
資料來源: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
據統計,工業和農業中應用的鹽及其衍生物約有15000種之多,鹽化工產業是四大化工產業之一,鹽化工產業與針紡織、電子等工業門類相比較,產業鏈長、關聯度大、技術密集、產品附加值高、帶動能力強且財稅貢獻突出。
二、鹽化工產業高速發展,上下游協同配套
1、鹽化工產業是原鹽消耗的主要領域,二者相互促進協調發展
根據觀研報告網發布的《中國鹽化工行業發展趨勢分析與未來投資預測報告(2023-2030年)》顯示,原鹽是鹽化工產業的基礎原料,是在鹽田曬制的海鹽及在天然鹽湖或鹽礦開采出的未經人工處理的湖鹽或巖鹽等的統稱,主要成分是氯化鈉NaCl,夾雜有不溶性泥沙和可溶性的鈣、鎂鹽類。
當前我國70%左右的原鹽用于鹽化工,根據不同的用途,原鹽可以被分為工業鹽和食鹽。其中,工業鹽主要用于生產各種化學產品,如氯氣、金屬鈉、純堿、燒堿等,這些化工品不僅是日常生活和工業生產中不可或缺的原材料,也是許多其他行業的基礎原材料,如PVC、甲烷氯化物、環氧丙烷、TDI/MDI等多種重要的基礎化工原料,以及眾多的精細專用化學品,而食鹽則主要用于人們日常生活中的調味和腌制食品。
我國的鹽化工產業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產業規模的擴大,導致原鹽需求量逐年上升,2022年我國原鹽消費量已高達11144萬噸。同時,我國原鹽生產技術也在不斷提高,生產效率逐步提升,使得原鹽的產量也得到了有效提升。數據顯示,2016-2022年,我國原鹽產量整體呈緩慢上升趨勢,盡管近年來,下游兩堿企業為降低生產成本加大了對優質原鹽的需求,導致市場中許多一級品質以下的原鹽被淘汰,2022年原鹽產量仍高達9885萬噸,產能利用率上升至88%,較2020年上升約7個百分點。
資料來源:觀研天下整理
觀研天下分析師觀點:基礎產品是鹽化工產業的發展基礎,但它的生產技術要求低,易于開發,銷售價格低,利潤空間小,相比較之下,高附加值精細化工產品的產值和利潤水平更高,也更加符合市場需求和發展趨勢。
當前,我國鹽化工產業已經開始向高附加值精細化工方向轉型,并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如,江蘇淮安的鹽化工園區已經成功地轉型為精細化工園區,主要生產高附加值的精細化工產品,如高性能涂料、高性能聚合物等。這些產品的生產工藝和設備采用了先進的科學技術,具有高效率、低能耗、低污染的特點,同時也具有高附加值和高利潤水平。
2、井礦鹽代替海鹽成為主力,燒堿超過純堿成為第一大鹽化工行業
原鹽根據來源可分為井礦鹽、海鹽和湖鹽。從歷年統計數據來看,我國海鹽產能最高,井礦鹽次之,湖鹽最低。根據中國鹽業協會的官方數據,2019年,全國原鹽產能達到11600萬噸,其中海鹽的產能為3650萬噸,占比超過1/3。這主要是因為我國擁有漫長的海岸線,鹽田資源豐富,海鹽生產具有較大的地理優勢。此外,海鹽的生產工藝也相對成熟,在制鹽成本上具有一定的優勢。但隨著生產工藝的發展,井礦鹽在全國范圍內普及,到2023年8月,我國原鹽產量中,井礦鹽占比已超過60%,而海鹽占比已下降至約20%。
1950-2023年各鹽種產量排序
年份 | 產量從高到底排序 |
1950年 | 海鹽>井礦鹽>湖鹽 |
2016年 | 井礦鹽>海鹽>湖鹽 |
2023年(數據截至2023年8月) | 井礦鹽>海鹽>湖鹽 |
資料來源:中國鹽業協會、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
2022年我國鹽化工市場的規模約為4600億元,東部沿海地區制鹽產能約占全國總產能的60%,其中,海鹽生產主要集中在環渤海灣的山東、河北、天津和遼寧四省市,四省市產量占全國海鹽產量的90%以上。我國是產鹽大國,以“兩堿”(純堿、燒堿)的發展拉動鹽業的發展,近年來我國純堿產能保持10%以上的增長速度,是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一純堿生產大國;隨著市場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近五年來燒堿產能翻一番,消費量已經超過純堿,成為第一大鹽化工行業。
觀研天下分析師觀點:鹽化工產業在我國仍屬于快速發展階段,由于投資見效快,所以近年來一直是各類投資主體競相進入的重點行業,但投資主體的不斷進入,導致鹽化工產品的數量不斷增加,但不同區域的生產者相互聯系較少,信息溝通存在滯后性,嚴重制約了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三、純堿是鹽化工的重要產品之一,未來增量主要來自天然堿
純堿是鹽化工的重要產品之一。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背景下,鋰電、光伏、風電、儲能等新能源產業加速發展,純堿作為光伏玻璃和鋰鹽材料制造中的必需原料,隨著新能源行業發展和新技術日趨完善與成熟,自2016年以來行業發展勢頭強勁。除 2018 年受供給總量制約和 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外,純堿表觀消費量基本保持逐年增長的態勢。
資料來源:觀研天下整理
純堿可由三種途徑獲取,分別是聯堿法、氨堿法、天然堿法工藝,產能占比分別 49%、46%、5%。但當前,我國全國范圍內已經禁止氨堿法和聯堿法的純堿產能新建,對于氨堿法更是限期關停,新增產能受限,未來純堿產能增量主要來自遠興能源的天然堿項目。遠興能源天然堿一期于今年6月投料試車,產能逐步釋放。此外,盡管國內純堿、小蘇打行業除遠興能源外仍將有部分新增裝置建成投產,但總體來看,未來一年國內新增產能有限,純堿供應持續偏緊。
國內純堿未來新增和退出產能
- |
所在省份 |
產能(萬噸) |
工藝路線 |
投產(退出)時間 |
遠興能源 |
內蒙古自治區 |
340 |
天然堿法 |
2023年 |
內蒙古自治區 |
440 |
天然堿法 |
2025年 |
|
連云港堿業 |
江蘇省 |
120 |
聯堿法 |
2024-2025年 |
江蘇德邦 |
江蘇省 |
60 |
聯堿法 |
2023年 |
南方堿業 |
廣東省 |
60 |
氨堿法 |
(2023年退出) |
重慶湘渝鹽化 |
重慶市 |
20 |
聯堿法 |
2023年 |
河南駿化 |
河南省 |
20 |
聯堿法 |
2023年 |
安徽紅四方 |
安徽省 |
20 |
聯堿法 |
2023年 |
資料來源: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
四、依托豐富的資源稟賦優勢,我國鹽化工產業規?;?、集群化發展
目前國內鹽化工產業發展主要依托豐富的資源稟賦優勢,相關企業大部分建立在原鹽資源豐富的地區。例如,國內純堿絕對龍頭中鹽化工,公司擁有內蒙古阿拉善盟吉蘭泰鹽湖的全部及青海省柴達木盆地柯柯鹽湖的部分資源,儲量約 2 億噸,為公司鹽化工產業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保證;山東?;镜靥帪H坊濱海經濟技術開發區,依托濱州、東營、濰坊等豐富鹽堿灘涂資源,結合其“一水六用”的資源綜合利用模式,充分發揮得天獨厚的鹵水資源優勢,立足就地精深加工、滾動增值,為開發鹽、堿、溴、苦鹵化工等產品系列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保證。
鹽化工產業是一個資金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的產業,為帶動鹽化工產業的快速發展,在原鹽資源比較豐富的地區,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及規定,規范鹽化工企業及相關企業的上下游產業鏈。依托國內豐富的原鹽資源優勢,延伸鹽化工產業鏈上下游,建立鹽化工產業工業園區,帶動鹽化工及一批新材料化工、生物化工和醫藥化工等產業的發展,形成具有較強競爭力的自有特色鹽化工產業經濟園。通過各產業鏈的相互協同運作,在減少企業運營成本的同時提高產業產能,從而帶動鹽化工產業集群發展。
當前,我國鹽化工產業集群主要分布在沿海和內陸的鹽資源豐富地區。其中,應城是中國著名的鹽化工基地,也是湖北省最大的鹽化工基地。該地區擁有豐富的鹽湖資源,尤其是鎂鹽、鈉鹽、鉀鹽、鋰鹽等資源非常豐富。依托這些資源,應城市發展了多個鹽化工產業園區,包括東馬坊工業園區等。這些園區主要生產純堿、燒堿、氯堿等重要的化工品,同時也生產海藻酸鈉、海藻灰等海洋化工產品。這些鹽化工產業集群的建立,不僅推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也為我國鹽化工產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五、鹽化工產業環境污染問題突出,綠色低碳轉型發展是大勢所趨
鹽化工業是一個易污染的行業。隨著鹽化工企業規模不斷的壯大,其面臨的污染的形勢也越發的嚴竣。鹽化工產業涉及到的化學反應和加工過程會產生一些廢氣、廢水和固體廢棄物等污染物。例如,在鹽田制鹽的過程中,海水的納入、制鹵等一系列工序的滲漏現象嚴重,大部分鹽化工廢水的排放會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如纖維素廢水中含有大量的纖維素、CMC等大分子物質,可生化性低,本身有機物難以生物降解,再加上大量的鹽分,使得廢水的處理難度難上加難。 高鹽化工廢水如果不處理直接排放,會造成江河水質礦化度顯著提高,加速鹽堿化、沙漠化的進程,給環境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同時,鹽對于設備以及構筑物有腐蝕與磨損,原鹽長時間的堆存易在鹽堆的表面及堆底產生結塊,特別是在真空鹽與洗鹽的堆存中結塊更加嚴重。此外,鹽化工企業能源資源的消耗高,且污染物種類多,這些都對環境產生一定的影響。
在國家“雙碳”戰略的實施下,鹽化工產業綠色低碳轉型發展成為大勢所趨。在鹽化工產業發展過程中,針對存在的污染問題,必須把握融入新能源、產業鏈的發展契機,依據“功能分區,項目分類”的原則,加快鹽穴儲能、碳鈣循環利用等新能源、新材料領域項目落地,總體規劃設計鹽化工園區循環經濟功能,推動制鹽與鹽化工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通過整體設計打造最優生產體系,著力發展全產業鏈綠色循環經濟。
觀研天下分析師觀點:當前我國鹽化工業園區主要分為兩種模式,一種是以沿海為主的海鹽化工園區,另一種是以鹽湖為依托的湖鹽化工園區。海鹽化工園區主要依托沿海地區的豐富鹽資源,通過鹽田曬鹽、鹽湖鹵水提取等方式,生產原鹽或工業用鹽。優點在于原料供應充足,可以滿足大規模工業化生產的需求。但是,海鹽化工園區對于海洋環境的依賴較強,生產過程中會對海洋環境產生一定的影響,同時海鹽的品質較低,需要經過加工提純才能用于工業用途。
湖鹽化工園區主要依托鹽湖資源進行開發,通過開采、凈化、提純等環節,生產原鹽或工業用鹽。湖鹽的品質較高,可以滿足各種工業用途,而且湖鹽化工園區的生產工藝相對簡單,環境污染相對較小。但是,湖鹽化工園區的開發成本較高,原料供應有限,而且對于環境保護的要求也較高。(LZC)

【版權提示】觀研報告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網站的內容。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提供版權疑問、身份證明、版權證明、聯系方式等發郵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