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sckig"><kbd id="sckig"></kbd></td>
  • <nav id="sckig"><strong id="sckig"></strong></nav>
  • <menu id="sckig"><tt id="sckig"></tt></menu>
  • 咨詢熱線

    400-007-6266

    010-86223221

    “需求+政策”驅動,商業制冷行業前景廣闊

    我國人均冷庫占有面積低,冷庫建設前景廣闊

    根據觀研報告網發布的《中國商業制冷行業發展趨勢分析與投資前景研究報告(2023-2030年)》顯示,商用制冷設備包括輕型商用和大型商用制冷產品,面向食品速凍、冷鏈物流、果蔬保鮮、釀酒等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領域;我國是全球工商制冷設備最大的生產國和消費市場,全行業規模以上的制造企業超過千家。大型商業制冷業務主要包括了冷庫、冷鏈物流、產地預冷、傳播冷凍冷藏等多種品類。

    大型商業制冷產品應用領域

    資料來源: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

    我國冷庫容量大,人均擁有量較低,提升空間較大。根據2018年全球冷鏈聯盟(GCCA)的數據,全球冷庫容量排名前三的國家分別為印度、美國和中國。盡管我國冷庫總容量位居全球前列,但從人均角度來看仍處于較低水平。2018年美國人均冷庫擁有量是我國的四倍,日本人均冷庫擁有量約是我國的三倍,我國冷庫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資料來源:GCCA,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

    從趨勢上來看,我國冷庫容量和人均冷庫容量持續增長。2022年,我國冷庫容量將達2.11億立方米,同比增長7.7%,我國冷庫容量在十年間實現將近翻兩番增長。

    資料來源: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

    資料來源: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

    從結構上看,隨著我國消費水平的提升,冷鏈物流需求增長,果蔬庫占比不斷增加。按照儲藏物細分結構,我國冷庫可大致分為果蔬庫、肉類庫、水產庫以及其他庫。隨著我國居民消費水平的提升,人們對食品多樣性以及新鮮度等要求進一步提高,生鮮電商等業務不斷擴大。2018-2022年我國生鮮電商市場規模從2158億增長至6831億元,食品領域對冷鏈物流需求量逐漸增加。由于受國內消費升級以及生鮮電商市場規模擴張影響,果蔬庫占比持續上升,2022年占比達到34.0%,首次超過肉類庫。

    資料來源: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

    資料來源: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

    政策推動新一輪冷鏈建設周期:打造“四橫四縱”國家冷鏈物流通道網絡

    政策推動冷鏈物流建設,有助于商業制冷快速發展。我國當前冷鏈物流“斷鏈”、“偽冷鏈”等問題突出,相關的產品質量安全隱患較多。為減少農產品產后損失和食品流通浪費,提高醫藥產品品質管控能力,保障食品安全等需求,近年來國家關于冷鏈物流發展政策頻繁出臺,推動冷鏈物流高質量發展,以實現冷鏈物流溫度達標率全面提高,肉類、果蔬、水產品產地低溫處理率達到85%、30%、85%的目標。

    我國冷鏈物流相關政策

    時間 政策 重點內容
    2019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做好“三農”工作的若干意見 支持產地建設農產品貯藏保鮮、分級包裝等設施
    2019 多渠道拓寬貧困地區農產品營銷渠道實施方案 加強特色優勢農產品生產基地冷鏈設施建設,補齊“最先一公里”冷鏈物流短板,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
    2019 關于推動物流高質量發展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意見 聚焦農產品流通“最先一公里”,加強農產品產地冷鏈物流體系建設,鼓勵企業利用產地現有常溫倉儲設施改造或就近新建產后預冷、貯藏保鮮、分級包裝等冷鏈物流基礎設施,開展分揀、包裝等流通加工業務。
    2020 農業農村部關于加快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設施建設的實施意見 加大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設施建設的支持
    2021 “十四五”冷鏈物流發展規劃 到2025年,初步形成銜接產地銷地、覆蓋城市鄉村、聯通國內國際的冷鏈物流網絡...四、夯實農產品產地冷鏈物流基礎;五、提高冷鏈物流服務質量;六、完善銷地冷鏈物流網絡;七、優化冷鏈物流全品類服務...
    2022 交通運輸部鐵路局民航局郵政局國鐵集團關于加快推進冷鏈物流運輸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 完善產銷冷鏈運輸設施網絡。支持有條件的縣級物流中心和鄉鎮運輸服務站拓展冷鏈物流服務功能,為農產品產地預冷、冷藏保鮮、移動倉儲、低溫分揀等設施設備提供運營場所,改善農產品產地“最初一公里”冷鏈物流設施條件
    2023 全國現代設施農業建設規劃(2023—2030年) 明確建設以倉儲保鮮和烘干為主的現代物流設施等4方面重點任務;部署實施冷鏈物流和烘干設施建設等6大工程
    2023 冷鏈物流和烘干設施建設專項實施方案(2023—2030年) 到2025年,重點建設3.5萬座倉儲保鮮設施、250座產地冷鏈集配中心,實現新增產地冷鏈物流設施庫容1000萬噸以上;到2030年,累計建成6萬座倉儲保鮮設施、500座產地冷鏈集配中心,帶動全國累計新增產地冷鏈物流設施庫容4400萬噸以上,鮮活農產品產后損失率顯著降低

    資料來源: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

    《“十四五”冷鏈物流發展規劃》提出在宏觀層面建設“四橫四縱”8條國家冷鏈物流骨干通道,串接農產品主產區和19個城市群,形成內外聯通的國家冷鏈物流骨干通道網絡,打造“三級節點、兩大系統、一體化網絡”的“321”冷鏈物流運行體系。

    《“十四五”冷鏈物流發展規劃》總體布局

    <strong>《“十四五”冷鏈物流發展規劃》總體布局</strong>

    資料來源:《十四五”冷鏈物流發展規劃》、中國政府網,觀研天下整理

    資料來源:《十四五”冷鏈物流發展規劃》、中國政府網,觀研天下整理

    資料來源:中國政府網,觀研天下整理

    消費升級帶動內生性商業制冷需求

    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冷鏈運輸率低、農產品腐損率較高。發達國家已建立了“從田間到餐桌”的一體化冷鏈物流體系,歐美的冷鏈流率可達95%以上。冷鏈運輸不僅確保了產品質量,還提高了農業效益。我國農產品冷鏈運輸率相對發達國家偏低,果蔬、肉類、水產品冷藏運輸率分別僅有35%、57%、69%,生鮮產品腐損率明顯高于發達國家。我們認為隨著消費者對于食材新鮮程度要求的提升,供應商、物流商和經銷商各方對于冷鏈物流的質量、容量都將有更多的需求和更高的要求。

    資料來源:中物聯冷鏈委,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

    資料來源:國家信息中心,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

    除了消費者對于產品新鮮度要求提高帶來的冷鏈物流行業升級需求,近幾年一些新的行業生態也催生了更多對于冷鏈物流的新需求——如預制菜、中央廚房等應用場景,預制菜是指對農、畜、禽、水產品等原料進行前期處理后,配以各種輔料,經預加工后所制的成品或半成品。2023年2月,預制菜首次被寫入中央一號文件,明確要求培育發展預制菜產業。在今年7月“擴消費”20條中,也明確提出培育“種養殖基地+中央廚房+冷鏈物流+餐飲門店”模式,加快推進預制菜基地建設。隨著“懶人經濟”的興起以及國家政策的推進,預制菜產業呈現快速發展態勢,2022年中國預制菜市場規模為4196億元,同比增長21.3%,預計2024年將達到6972億元。

    資料來源: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

    隨著預制菜的火熱,眾多品牌紛紛入局預制菜,預制菜企業數量快速增加。2022年9月,格力電器便宣布擬跨界入局預制菜。同年12月,格力投入5000萬元成立珠海格力預制菜裝備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冷鏈設備和技術為抓手,正式入局預制菜。此外,順豐、京東、中通等冷鏈物流企業也紛紛入局預制菜,助推預制菜行業發展。

    預制菜及其原材料在制作、儲存和運輸過程中,離不開冷鏈物流的支持。預制菜所需的畜牧、水產等原材料或半成品大多需要冷凍、冷藏存儲;預制菜生產需要急速冷凍,以及冷凍、冷藏存儲;制作完成,進入流通環節后,預制菜需要冷鏈運輸以最大限度地保證產品新鮮度,減少營養成分流失,保證產品口感。預制菜的興起將帶動冷凍車間、冷庫等冷鏈物流設施的需求,帶來冷鏈物流發展新機遇。

    我國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