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實力不斷提升,人們對新能源汽車的需求越來越大。根據中汽協數據統計,2022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705.8萬輛和688.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96.9%和93.4%。2023年9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87.9萬輛和90.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6.1%和27.7%,市場占有率達到31.6%。1-9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631.3萬輛和627.8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3.7%和37.5%。
數據來源: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
2023年1-9月,新能源汽車市場占有率達到29.8%?;谶^去兩年新能源汽車的高速發展,產銷基數提升明顯,2023年新能源汽車增速有所放緩,但預計新能源汽車銷量仍有望實現快速增長,預計全年銷量有望達到900萬輛,較2022年增長約31%。
數據來源: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
根據觀研報告網發布的《中國智能駕駛行業發展現狀研究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2023-2030年)》顯示,隨著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快速發展,汽車智能化、網絡化也逐漸成為市場發展的重點,其中智能駕駛在我國也越來越受到重視。智能駕駛能在自動駕駛技術的基礎上,使汽車具有感知、決策和執行的能力,是未來汽車行業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其中包含自動駕駛、自動駕駛決策系統和自動控制3個方面內容。2021年8月,工信部發布《汽車駕駛自動化分級》,對國內自動駕駛功能制定分級標準?;隈{駛自動化系統能夠執行動態駕駛任務的程度,根據在執行動態駕駛任務中的角色分配及有無設計運行范圍限制,將自動駕駛功能分成0級至5級。
中國自動駕駛汽車分級
分級 | 名稱 | 持續的車輛橫向和縱向運動控制 | 目標和事件探測與響應 | 動態駕駛任務后援 | 設計運行范圍 |
0級 | 應急輔助 | 駕駛員 | 駕駛員及系統 | 駕駛員 | 有限制 |
1級 | 部分駕駛輔助 | 駕駛員和系統 | 駕駛員及系統 | 駕駛員 | 有限制 |
2級 | 組合駕駛輔助 | 系統 | 駕駛員及系統 | 駕駛員 | 有限制 |
3級 | 有條件自動駕駛 | 系統 | 駕駛員及系統 | 動態駕駛任務后援用戶(執行接管后成為駕駛員) | 有限制 |
4級 | 高度自動駕駛 | 系統 | 系統 | 系統 | 有限制 |
5級 | 完全自動駕駛 | 系統 | 系統 | 系統 | 無限制 |
數據來源: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
2022年2月,工信部發布《車聯網網絡安全和數據安全標準體系建設指南》,預計到2025年形成較為完善的車聯網網絡安全和數據安全標準體系完成100項以上標準的研制,提升標準對細分領域的覆蓋程度。2022年8月,自然資源部發布《關于做好智能網聯汽車高精度地圖應用試點有關工作的通知》,開放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重慶六個城市高精度地圖應用試點。2023年3月,上海市浦東新區發布國內首部聚焦在L4級及以上自動駕駛系統的地方專項立法。2023年7月,工信部發布2023年版車聯網產業標準建設指南,針對智能網聯汽車通用規范、核心技術與關鍵產品應用,構建包括智能網聯汽車基礎、技術、產品、試驗標準等在內的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
智能網聯汽車政策梳理
時間 | 部門 | 政策 | 內容 |
2022年1月 | 發改委 | 《“十四五”現代流通體系建設規劃》 | 加快交通基礎設施智能化升級,推進交通基礎設施移動通信網絡覆蓋,加快鐵路、公路、港航、機場等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和網聯化發展。 |
2022年1月 | 交通部、科技部 | 《交通領域科技創新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2021-2035年)》 | 推動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研發,突破高效安全純電驅動、燃料電池與整車設計、車載智能感知與控制等關鍵技術及設備。 |
2022年1月 | 發改委 | 《關于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放寬市場準入若干特別措施的意見》 | 建設國家級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區、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和車聯網先導區,推動無人駕駛道路測試全域開放,加快城市主干道、高速公路、低空領域、區域配送、鐵路物流基地等有序納入測試開放目錄。 |
2022年2月 | 工信部 | 《車聯網網絡安全和數據安全標準體系建設指南》 | 到2023年底初步構建起車聯網網絡安全和數據安全標準體系,到2025年,形成較為完善的車聯網網絡安全和數據安全標準體系完成100項以上標準的研制,提升標準對細分領域的覆蓋程度,加強標準服務能力,提高標準應用水平,支撐車聯網產業安全健康發展。 |
2022年8月 | 自然資源部 | 《關于做好智能網聯汽車高精度地圖應用試點有關工作的通知》 | 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重慶六個城市開展智能網聯汽車高精度地圖應用試點。 |
2022年8月 | 交通部 | 《自動駕駛汽車運輸安全服務指南(試行)》(征求意見稿) | 在保障運輸安全的前提下,鼓勵在封閉式快速公交系統等場景使用自動駕駛汽車從事城市公共汽(電)車客運經營活動。 |
2022年9月 | 工信部 | 《國家車聯網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智能網聯汽車)(2022年版)》(征求意見稿) | 到2025年,系統形成能夠支撐組合駕駛輔助和自動駕駛通用功能的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修訂100項以上智能網聯汽車相關標準,涵蓋組合駕駛輔助、自動駕駛關鍵系統、網聯基礎功能及操作系統等標準,并貫穿功能安全、預期功能安全、網絡安全和數據安全等安全標準,滿足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產業發展和政府管理對標準人的需求。 |
2022年11月 | 工信部 | 《關于開展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工作的通知》 | 自動駕駛功能的智能網聯汽車,開展準入試點,明確試點工作中的試點內容和試點主體申報條件及試點組織實施過程中的具體細則及責任劃分。 |
2023年3月 | 工信部 | 《國家汽車芯片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23版)》征求意見稿 | 到2025年,制定30項以上汽車芯片重點標準,到2030年,制定70項以上汽車芯片相關標準。建立完善汽車芯片標準體系,引導和推動我國汽車芯片技術發展和產品應用,培育我國汽車芯片技術自主創新環境,提升整體技術水平和國際競爭力,構建安全、科學、高效和可持續的汽車芯片產業生態。 |
2023年3月 | 上海市浦東新區 | 《上海市浦東新區促進無人駕駛智能網聯汽車創新應用規定實施細則》 | 國內首部聚焦在L4級及以上自動駕駛系統的地方專項立法 |
2023年3月 | 自然資源部 | 《智能汽車基礎地圖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23版)》 | 加強智能汽車基礎地圖標準規范的項層設計,推動地理信息在自動駕駛產業的安全應用。建立智能汽車基礎地圖標準體系動態更新工作機制,為推進智能汽車基礎地圖技術創新應用和智能汽車產業健康發展提供持續有力保障。 |
2023年6月 | 北京市 | 《北京市智能網聯其策劃政策先行區數據分類分級管理細則(試行)》 | 為車路云一體化數據分類分級提供細化的落地指引,推動形成政府監管、市場自律的數據治理結構,為產業數據安全和數據市場化流通交易奠定基礎。 |
2023年7月 | 工信部 | 《國家車聯網產業標準建設指南(智能網聯汽車)(2023版》 | 2023版指南充分考慮智能網聯汽車技術深度融合和跨領域協同的發展特點,設計“三橫二縱”的技術邏輯架構,針對智能網聯汽車通用規范、核心技術與關鍵產品應用,構建包括智能網聯汽車基礎、技術、產品、試驗標準等在內的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 |
數據來源: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
目前,國內部分城市已經實現了基于智能駕駛技術的汽車上路行駛。智能駕駛將成為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近年來得到快速發展。2023年1-6月國內市場(不含進出口)乘用車前裝標配搭載L2級輔助駕駛(含L2+)交付324.35萬輛,同比增長37.65%,前裝搭載率達到34.9%。
2022年智能駕駛汽車不同價格區間新車交付量
售價區間(萬元) | 2022年交付量(萬輛) | 占比 |
10萬以下 | 345.9 | 17.41% |
10-15萬 | 617.36 | 30.98% |
15-20萬 | 373.08 | 18.72% |
20-25萬 | 218.46 | 10.96% |
25-30萬 | 120.16 | 6.03% |
30-35萬 | 137.32 | 6.89% |
35-40萬 | 61.29 | 3.08% |
40-45萬 | 51.03 | 2.56% |
45-50萬 | 42.55 | 2.13% |
50萬以上 | 24.89 | 1.25% |
數據來源: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
同時,搭載L2級輔助駕駛車型售價呈現下降趨勢。2022年國內市場(不含進出口)前裝標配搭載L2級輔助駕駛車型交付均價降至25.10萬元,連續第二年低于傳統L1級輔助駕駛車型的平均售價25.4萬元。主要原因為專注于L2級輔助駕駛的自主品牌滲透率穩步提升,超越以L1級輔助駕駛為主的合資品牌。在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圍繞智能駕駛進行差異化競爭的趨勢仍會延續,疊加L2級輔助駕駛逐步滲透至下沉市場,智能駕駛賽道有望進入快速增長周期。
數據來源: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
自動駕駛需要綜合各項技術,視覺+雷達+導航地圖基本可實現L3級的自動駕駛功能。視覺方面,采用以transformer為基礎架構的大模型視覺網絡憑借全局感知能力、注意力機制和多模態特征融合能力能夠更好實現目標檢測等功能。傳感器層面,多傳感器融合開始逐步應用。導航地圖層面,厘米級和環境交互信息的導航地圖開始使用。從2020年起,以谷歌為代表開始了厘米級地圖的測繪工作,2022年11月,中國衛星導航系統宣布北斗導航系統具備提供厘米級定位能力。隨著自動駕駛各項技術的協同發展,越來越多的新車型開始搭載自動駕駛功能。德國奧迪、寶馬、戴姆勒等汽車制造商已經推出了配備L3自動駕駛技術的車型。未來自動駕駛L2+的市場份額將不斷制造,智能汽車將進入新的時代。
數據來源: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zppeng)

【版權提示】觀研報告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網站的內容。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提供版權疑問、身份證明、版權證明、聯系方式等發郵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