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結婚率與生育率逐年走低,我國獨居群體不斷增多。事實上,早在2010年人口普查時,關于單身問題就已經引起社會關注,當年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獨居人士(一人戶)數量超過5839萬人,占家庭總數的14.53%。隨著時間推移數量還在增長,到了2021年,我國“一人戶”數量已經超過1.25億,占比超過25%。
與此同時,社恐經濟、宅經濟全面興起,“一人經濟”應運而生。尤其在食品行業,眾多產品指向單身人群,根據《中國消費家譜餐飲》的數據顯示,55%的90后消費群體有獨立就餐的習慣。
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一個人也要好好吃飯,一人食火鍋底料就是典型的“一人經濟”產物。
一、一場火鍋底料的狂歡正在上演
一人食火鍋底料在網絡上的銷售如火如荼。根據抖音電商排行榜中火鍋底料爆款榜的相關數據:前4位均為一人食火鍋底料,前10中有7個底料產品為“一人食”火鍋底料。并且在抖音中銷量排名第一的小包裝火鍋底料產品單價低至1.5元,且目前已售1618.8萬,“一人食”的小包裝底料熱度可見一斑。
一人食的火爆也順勢掀起了整個火鍋底料行業的狂歡,銷量隨之持續大漲。企查查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0月,我國共有3053家火鍋底料相關企業,其中2017-2020年是企業注冊的高峰期,平均每年新成立企業在380家以上。
資料來源:企查查、觀研天下整理
從城市排名來看,四川省以468家企業數量高居第一,重慶省共有383家排名第二,河南、河北、陜西分列3-5名。
資料來源:企查查、觀研天下整理
火鍋底料市場表現出強勁增長勢頭,吸引了眾多企業以及“跨界選手”搶灘入局,火鍋底料賽道開啟群雄逐鹿時代。
其中,海底撈、橋頭、秦媽、小肥羊、天味食品、紅九九等都是較早一批“吃螃蟹”的人。盡管眾多企業仍沉醉在火鍋產業的競爭中,卻有少數明智之人早已把目光轉向了火鍋底料這個新興市場??梢哉f,火鍋底料,無疑是這個產業鏈中的一顆璀璨明珠。而繼他們之后,“連鎖火鍋第一股”呷哺呷哺也開始走上了“經營火鍋優而賣底料”的路子,不僅在旗下店面增設了火鍋底料售賣區域,并在線上和線下通路渠道推出同品牌火鍋底料,覆蓋了更多非到店消費群體。
其中,以紅九九、瑞君香、名揚等為代表屬于專業玩家,以食材供應鏈為突出優勢;以珮姐、蜀大俠、朝天門等代表火鍋玩家,接力火鍋門店品牌,相繼推出火鍋底料新零售品牌;以海天味業、新希望等的企業代表跨界玩家,以渠道為優勢,分羹火鍋底料市場。
部分火鍋底料品牌統計
品牌名 | 創立時間 | 發源地 | 旗下火鍋底料品牌 | 經營方式 |
海天味業 | 1955 | 佛山 | 海天火鍋@me | toB、toC |
天味食品 | 2007 | 成都 | 好人家、四川印象、大紅袍 | toB、toC |
頤海國際 | 2006 | 成都 | 海底撈 | toB、toC |
紅九九 | 1993 | 重慶 | 紅99 | toB、toC |
紅太陽 | 2003 | 呼和浩特 | 草原紅太陽 | toB、toC |
德莊 | 1999 | 重慶 | 德莊 | toB、toC |
橋頭食品 | 1908 | 重慶 | 橋頭 | toB、toC |
名揚食品 | 1998 | 成都 | 名揚、紅陳香 | toB、toC |
川娃子食品 | 2015 | 眉山 | 川娃子、豐調 | toB、toC |
周君記火鍋食品 | 1993 | 成都 | 周君記 | toB、toC |
秋霞食品 | 1997 | 重慶 | 秋霞 | toB、toC |
蜀九香食品 | 1997 | 重慶 | 蜀九香 | toB、toC |
帆順食品 | 2016 | 重慶 | 十吉 | toB、toC |
欣和食品 | 1992 | 煙臺 | 味達美 | toB、toC |
麻辣空間食品 | 2005 | 成都 | 麻辣空間 | toB、toC |
渝冬來食品 | 2016 | 重慶 | 渝來冬 | toB、toC |
皇城老媽食品 | 2010 | 成都 | 皇城老媽 | toB、toC |
小肥羊調味食品 | 2003 | 包頭 | 小肥羊 | toB、toC |
紅福人家食品 | 2008 | 成都 | 紅福人家 | toB、toC |
鴻興源食品 | 1913 | 德州 | 鴻興源 | toB、toC |
漫味龍廚食品 | 2017 | 成都 | 漫味龍廚、代加工 | toB |
紅燈籠食品 | 2000 | 成都 | 紅燈籠 | toB、toC |
重慶秦媽食品 | 1998 | 重慶 | 秦媽 | toC |
資料來源: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
根據觀研報告網發布的《中國火鍋底料行業發展趨勢研究與未來投資預測報告(2023-2030年)》顯示,雖然行業參與者眾多,但目前火鍋底料行業的市場集中度水平還不高,在全國市場擁有良好業績表現和市場知名度的品牌寥寥無幾,還有大量的區域企業存在著異軍突起的機會。正如火鍋餐飲的消費形態一樣,未來幾年火鍋調料行業必將呈現出一派“熱氣騰騰”的火紅局面,大量的企業都將參與到這場行業競爭之中,相信必會有更多新興品牌的崛起。
資料來源:觀研天下整理
二、賽道不斷被細分,火鍋底料未來的趨勢在哪里?
早期火鍋店的底料都是由人工炒制,調味與流程的把控都由廚師拿捏。隨著火鍋企業規模擴張,門店數量增加,人工炒制難以滿足市場需求,火鍋底料規模生產則是業態成熟必然會出現的現象,基于此,火鍋底料供應鏈也積極迎合市場需求,不斷推陳出新,呈現細分趨勢。
有的在口味上分化,比如珮姐,化身“魚子醬般紅油鍋底”首創者;楠火鍋使用的則是強調“五斤牛油一斤料,正宗重慶好味道”的張兵兵火鍋牛油,比普通牛油提升2重脂香4倍肉感,讓火鍋牛油開啟多肽時代;德莊則從“辣”度出發,研發出李氏辣度系列產品,讓消費者對辣的強度有了量化認知,據了解,今年他們主推52°辣度產品。從辣度分級看,52°是重慶人更喜歡的辣度,以最貼近重慶老火鍋的風味,成為大眾消費者的頭號選擇;
有的則在工藝、技術上細細打磨,比如森態牛油成功研制的酶解牛油生物技術,它能增加比傳統牛油多數倍的醇香,鎖住香味、鮮味,避免了火鍋越煮越沒味的問題;涵德生物創始人發現川渝火鍋底料在生產過程一般對干辣椒采用高溫處理,導致辣椒營養丟失,辣味燥但不香,極易上火,研發出創新型的“益生菌發酵型”麻辣火鍋、酸辣火鍋、香辣火鍋底料,將辣椒和草本香辛料進行組合,柔和辣椒原本的燥辣感,讓火鍋吃起來辣而不燥;湯嫂的不老油功能紅油,獨有的油水混融技術,用新油做出老油味;川海晨洋則采用創新燜制型工藝,讓鍋底層次感、涮煮耐久度大幅提升。
發酵型火鍋與傳統麻辣火鍋感官特征評價比較
指標 |
評價特征 |
|
發酵型火鍋 |
傳統麻辣火鍋 |
|
色澤 |
色澤紅潤,油亮,呈紅褐色,較濃稠,均勻一致 |
色澤較紅潤,較油亮,呈紅褐色,較濃稠 |
香氣 |
香味濃郁飽滿,厚重味濃,除具有傳統火鍋底料的香味,還有發酵特殊香氣 |
香味較濃郁,具有傳統火鍋底料的香味 |
口感 |
口感豐富,適中柔和,麻辣味濃郁,整體風味好 |
口感較豐富,麻辣味濃郁,整體風味較好 |
辣味 |
辣度柔和,不刺激,香辣味突出 |
辣度適中,不刺激,突出直辣 |
形態 |
固態,較硬,形態規整,油料明顯分層,不渾湯 |
固態,較硬,形態規整,油料分層 |
舒適度 |
柔和適中,不上火 |
口干舌燥、胃腸不適 |
資料來源: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
還有的在包裝設計上絞盡腦汁,比如,大龍燚推出的單調金章麻將火鍋底料,刷新了火鍋底料的新玩法,制作成麻將的形狀,麻將塊大小的牛油火鍋底料造型獨特,濃郁的四川風味滿足了嗜辣如命的好吃嘴們自主烹飪的場景,單個塑封并配上特色禮盒,目前在市場上非常受歡迎;小龍坎推出的鴛鴦火鍋底料(2+2)產品,由2顆牛油底料加2顆三鮮底料構成,有辣有清淡,解決了部分消費者想吃火鍋又怕辣的問題;劉一手推出的75g小包裝火鍋底料產品,包含三鮮不辣、微辣、中辣、特辣4種口味,其中中辣口味麻辣適中適合大多數火鍋愛好者,三鮮底料更適合老人小孩。而德莊,則根據消費者對辣椒辣度的耐受度及火鍋底料和湯料中辣椒素含量制定了麻辣火鍋標準辣度的分級方法,即“李氏辣度”,分為12度、36度、45度、52度、65度等不同等級,實現了火鍋底料辣度精準化。
同時,還有一個值得關注的趨勢,無辣養生底料賽道在崛起。以3月8日“京東火鍋底料熱賣榜”的數據為例,依據銷量與銷售額計算,當天共有30個品牌上榜,其中,番茄、清湯、三鮮、濃湯等不辣系底料累計購買人數為478.5萬人,24H銷量超2500件,銷量雖不及辣系底料,但從TOP30的累計購買人數看,兩者旗鼓相當,而在更早的2月4日,不辣系底料實現反超,最受消費者歡迎 。
火鍋底料 京東熱賣榜
排名 | 品牌 | 口味 | 累計購買人數(萬人) | 24H銷量 |
1 | 海底撈 | 番茄 | 353.9 | 800 |
2 | 海底撈 | 濃香牛油 | 156.6 | 900 |
3 | 小龍坎 | 麻辣牛油 | 14 | 200 |
4 | 名揚 | 特辣牛油 | 20.1 | 200 |
5 | 海天 | 韓式部隊(酸辣) | 12.9 | 1000 |
6 | 海底撈 | 三鮮 | 46.8 | 300 |
7 | 家樂 | 酸湯 | 17.6 | 300 |
8 | 橋頭 | 麻辣牛油 | 23.7 | 100 |
9 | 橋頭 | 麻辣牛油 | 17.6 | 100 |
10 | 海底撈 | 麻辣香鍋 | 125.3 | 200 |
11 | 小肥羊 | 清湯 | 19.9 | 500 |
12 | 名揚 | 微辣牛油 | 10.6 | 100 |
13 | 名揚 | 麻辣牛油 | 6.5 | 100 |
14 | 海底撈 | 番茄(一人食) | 12.3 | 400 |
15 | 呷哺呷哺 | 微辣咖喱味 | 51.2 | 100 |
16 | 德莊 | 微辣 | 0.4 | 400 |
17 | 臻鮮 | 麻辣 | 5.6 | 100 |
18 | 小肥羊 | 辣湯 | 8.2 | 100 |
19 | 名揚 | 麻辣牛油 | 0.3 | 100 |
20 | 草原紅太陽 | 清湯 | 2.6 | 100 |
21 | 家樂 | 濃湯寶 | 25.1 | 100 |
22 | 大龍賧 | 麻辣牛油 | 11.6 | 100 |
23 | 草原紅太陽 | 羊蝎子(兩用) | 5 | 100 |
24 | 川娃子 | 藤椒缽缽雞 | 19.1 | 100 |
25 | 蜀九香 | 麻辣牛油 | 2.1 | 100 |
26 | 蜀大俠 | 麻辣牛油 | 5.5 | 100 |
27 | 佳仙 | 麻辣牛油 | 1.6 | 100 |
28 | 飯巢 | 麻辣牛油 | 0.2 | 100 |
29 | 橋頭 | 麻辣牛油 | 26.5 | 100 |
30 | 好人家 | 麻辣香鍋 | 6 | 100 |
資料來源:京東、火鍋餐見、觀研天下數據中心整理
注:加粗字體代表不辣系底料,未加粗字體代表辣系底料。
傳統的辣味火鍋底料由于其刺激性和過于油膩的口感,已經不能滿足所有消費者的需求,而無辣養生火鍋底料不僅口感更加溫和,而且更加注重健康和營養。這種底料通常采用天然食材和草本植物熬制,不含過多的油脂和辣椒,能夠更好地保護消化系統和身體健康。
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進入無辣養生火鍋底料市場,例如,湊湊家推出的獨家蟹粉黃魚鍋,據悉,這款鍋底就是湊湊結合江浙時令食材和消費者口味,用炸酥的黃魚熬煮高湯后,搭配手剝蟹黃而制作的一款鍋底。據知情人透露:這款鍋底從上市以來點單量就非常高,是一款迎合了寧波消費者口味的比較養生的無辣鍋底;澄明食品的七個番茄一鍋湯番茄湯料,已經成為番茄味火鍋底料的一匹黑馬,備受消費者喜愛;申唐產業的美蛙魚頭底料憑借著麻辣燙鮮、細嫩可口等特點,大量圈粉;還有定位于美食爆品菜味道解決方案專家的仟味湯品,其金湯花膠雞味道與顏值并存,俘獲顧客芳心。此外,一些企業還將無辣養生火鍋底料與傳統的養生食材相結合,如紅棗、枸杞、當歸等中草藥,以進一步提升產品的營養價值和健康效益。
對于火鍋底料企業而言,疫情雖然已經過去,但健康理念早已深入人心。未來人們在火鍋底料產品的選擇上會更傾向健康,而傳統火鍋調料大多是重油、重辣、重鹽,這意味著品牌需要在口味和健康之間找到平衡點。
三、橫向和縱向,火鍋底料如何“沸騰”出圈
對于大多數的傳統火鍋底料品牌來說,品類結構和業務模式都還不夠完善。
就目前市場行情來看,打頭陣的是海底撈(頤海國際)、大紅袍(天味食品)、好人家(天味食品)等,也只有這兩家品牌樣本區域實現全覆蓋,其中頤海國際是唯一一個擁有完整的火鍋底料產品線,包括清油底料、牛油底料、非辣底料和火鍋蘸料這四大品類,還有火鍋蘸料、復合調味料、佐餐醬、方便食品等品類,以及餐飲B端業務的企業。同時,還會根據不同地區飲食習慣推出地區特定的火鍋底料產品,如廣州海南地區的牛肉湯鍋底、青椒鍋底、參鮑雞金湯鍋;天津、山東地區的雞湯豆花鍋底等。就連堅持“多品牌戰略”的天味食品,品類結構也只集中在火鍋底料、復合調味料和餐飲B端的業務上,業務模式仍不夠多元化。此外,橋頭、名揚、德莊都屬于區域性發展品牌,僅在四川地區陳列面積較大。
當品牌已經不再為“生存”而苦惱,接下來的“發展”則是面臨更為嚴峻的市場考驗。要想獲得更多的市場關注度,橫向需要在業務做突圍,在自身企業實力的前提下,發展更多業務模式才能增加企業“第二經濟來源”。比如小米,通過“性價比”營銷手機成功之后,就橫向延伸了一系列的新產品和品牌,也通過營銷“性價比”來滿足小米用戶的需求;再比如魯花,把“花生油”經營成功以后,消費者認同魯花這家企業以后,它就延伸了“菜籽油”、“醬油”等品牌來銷售給這部分消費者。
對于火鍋底料品牌而言,橫向拓展意味著在原有的產品線基礎上,增加新的產品種類或系列,以擴大品牌的市場覆蓋面和受眾群體。例如,增加新的口味、推出配套產品、拓展銷售渠道和增加新的應用場景。
橫向拓展具備了,縱向深入也不能忽視??v向主要是指在產業鏈上下游進行延伸,以擴大品牌的影響力和市場占有率,包括向上下游拓展。市場上部分火鍋底料品牌會打造專賣店樹立品牌形象,比如橋頭火鍋在重慶磁器口和解放碑打造專賣店,增加產品體驗,進而能將品牌打造成城市名片。此外,品牌營銷也是向下延伸的策略之一,比如揚名食品在主要市場的社區、寫字樓、地鐵和高速公路上布局了全方位的廣告牌,昭示著全型火鍋底料開創者的強大氣場。在抖音、小紅書等新媒體上,名揚火鍋底料也已經進行了多次視頻傳播和直播營銷推廣。除此之外,在疫情期間,名揚與“閃送”聯名推廣定制火鍋底料,反響良好;在今年2月份,在微博和公眾號發起抽獎送底料活動,參與者眾多;在小紅書發起“親測品鑒”活動,更是好評如潮、圈粉無數…
如果思維再跳脫些,火鍋食材超市也為火鍋底料企業提供了一個拓展銷售渠道、提升品牌影響力和獲取市場反饋的重要平臺。疫情期間,以鍋圈食匯、懶熊等為代表的火鍋食材超市乘風而起,就連海底撈都盯上這單生意,憑借餐飲供應鏈優勢,入局“到家火鍋”的消費場景中,不斷擴大底料、蘸料、醬料和自熱火鍋的產品銷售。(LZC)

【版權提示】觀研報告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網站的內容。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提供版權疑問、身份證明、版權證明、聯系方式等發郵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